口腔异味,俗称口臭,是指口腔中散发出令人不愉快气味的一种症状。据美国牙科学会 ( ADA ) 的调查,约 90% 的牙科医师遇到过因口臭而求治的患者,近 50% 的牙科医师每周会接诊 6 名以上口臭患者。
口腔异味的形成机制
目前已经比较明确了口腔异味最主要的来源是在舌面定居的细菌。多项实验表明,舌背是健康人产生口腔异味的关键部位。潜伏在牙面和舌背的厌氧菌,在分解蛋白质、肽和氨基酸后,产生带臭味的、含硫的挥发性成分(volatile sulphide compounds,VSCs),含有能发挥活性作用的巯基(-SH),在低浓度就能发出强烈臭味。
此外,还有一些有机酸也与口臭有关,如丁酸(butyric)和丙酸(propionic)等化合物,其含量的多少一般与 VSCs 无关。
而且口腔内至少有 82 种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能够产生硫化氢、甲基硫醇和脂肪酸。加之舌乳头的存在,大大增加舌体的表面积,舌表面有大量脱落的上皮细胞碎屑、食物残渣、死亡的白细胞和细菌; 龈下菌斑和牙齿邻面菌斑表面粗糙,都是厌氧菌理想的藏身之地。
另外,饮食习惯对口臭的形成也起着重要作用。洋葱、蒜、动物脂肪等食物都会引起特殊的口臭。这种口臭甚至不能靠刷牙清除。有些病人服用某种药物后会产生口臭,如二甲基硫化物、奎宁和抗组织胺类药物等。但这类口臭均为一过性,与食物或药物有关,较容易鉴别。心理性口臭是病人自我感觉,但实际上并不存在的口臭。此类病人有明显的心理因素表现。其治疗相对困难。
口腔异味的分析
1. 亲近人的反馈法:根据亲人、朋友或配偶的反馈意见来评定。
2. 专业医师直接的鼻测法:是口臭的客观评价方法中较易执行,且较准确的一种。由专业口臭鼻测医师来诊断,用 0 一 5 的记分标准来衡量口臭的程度,结果的重复性好。
3. 感观感受分析法:该分析方法选择以下 6 个参数。
(1)全口呼吸气味;
(2)言语气味,又称 20 记数试验;
(3)舌背前区气味,又称舔腕试验;
(4)舌背后区气味,又称塑料勺试验;
(5)鼻腔气味;
(6)牙间隙气味;
以上臭味评价以 0~5 半整数积分计算。
4. 化学分析法:
(1)气相色谱/质谱技术是以气相色谱仪进行检测受试者呼出气体;
(2)利用硫化物监测器可检测 VSCs 水平;
(3)以高压液相色谱分析 ( HPLC ),检测唾液中尸胺等产生腐臭的化合物;
(4)而氧化锌薄胶片半导体传感器是利用口呼气到一个袋子里来进行检测;
5. 牛奶漱口氧耗竭试验:该方法对菌落记数敏感并与口腔检查参数相关,通常在感官感受分析法判断后进行;
6. 冷凝水浴法:向冷凝器的连通管呼气,检查冷凝器内释放的气体有无臭味。
口臭的治疗
大量研究证实,85%~90% 的口臭来源于口腔,多以口腔不洁或者牙科疾病常见。
1. 故口腔异味的治疗中,首先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对于口腔或消化道感染厌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所致的口臭可服用替硝唑或甲硝唑(时间不能超过 7 天)。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口臭,可服用根治幽门螺杆菌的药物。
2. 调整饮食结构。
3. 加强口腔卫生每天刷牙,口腔漱口液使用等措施。抑菌试验结果显示,采用有效的漱口液、牙膏以及口腔疾病的治疗等措施可以明显降低口腔内致病菌的数量和改善甚至消除口腔异味症状。现在常用的漱口水包括洗必泰、 含氯化合物、 过氧化氢、 钠盐、 锌盐等, 好的漱口水应该达到能维持口腔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 防止菌群失调引起的新的疾病。
4. 口腔临床医生的治疗包括龋洞的充填,牙周基础治疗和针对口腔炎症的相关治疗,牙周病基础治疗后龈下菌群动态逐渐恢复平衡,牙周袋内挥发性硫化物明显减少。消除病灶,促进口腔微生态平衡,从而消除口腔异味,在牙周治疗的同时配合刷舌苔,对于改善口腔异味效果更好。
5. 刺激唾液分泌或使用替代物, 由于唾液具有抗菌、杀菌、清洁口腔的作用。治疗中还应考虑增加唾液的量和流速, 增强舌的运动, 咀嚼富含纤维的食物或嚼口香糖等都有利于减轻口臭。叩齿即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患者闭唇,轻轻叩齿 100~300 次,其间可有唾液增多现象,小口缓缓咽下,每日 2~3 次。
6. 对于全身健康的人,如果存在口腔异味则其主要来源是口腔局部,口气中挥发性硫化物(VSCs)增高。通过舌部清洁,可以明显减少 VSCs 的产生。患者应当了解舌背的解剖结构及舌部清洁范围:界沟位于舌中后交界处,界沟前的舌中是沉积细菌及食物残渣的主要部位,洁舌主要是清洁这一区域。
洁舌具体方法如下:患者尽量将舌伸出口腔,观察残屑堆积的位置,将刮舌器尽量往后放,将刮舌器与舌表面互相吻合,并施加适当的压力使舌平直,由后往前缓慢地移动刮舌器。将刮舌器上的残屑用流动水洗尽,重复上述步骤直至舌背清洁。
7. 属于精神因素口臭者,服药无效,需要看心理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