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骨严重骨吸收:应用短种植体安全有效

2015-01-19 17:20 来源:丁香园 作者:马力
字体大小
- | +

在骨吸收严重的颌骨上进行种植治疗对任何口腔临床医师来说都是一项严峻的挑战,因此在既往的治疗中恢复骨容积就显得十分重要。但目前各种骨增量手术对医生及患者来说都会延长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成本以及增加相关并发症风险。

法国巴黎大学牙周病学系的David Nisand等对过去24年间应用短种植体来治疗牙列缺损的文献进行了系统回顾及评价,指出在体积有限的颌骨中植入短长度的种植体并行义齿修复安全有效。该文章发表在2014年10月出版的Periodontol 2000杂志上。

在这项系统回顾中,作者共甄选1990年~2013年期间报道应用短长度种植体对牙列缺损或缺失进行治疗的文献125篇。统计分析文献中的患者数量,植体长度,种植区域,修复类型,随访时间以及植体存留率等数据。

在本研究中,作者对短种植体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凡骨内长度设计≤8mm的称为短种植体,骨内长度设计≤5mm的称为极短种植体。经过统计分析,作者指出在相同的随访时间内短种植体在临床应用中无论是在种植成功率、种植区域、上方修复体类型以及植体存留率等方面均与普通或长种植体无明显差异,并且在骨吸收严重的颌骨上应用短种植体治疗可避免患者接受复杂的外科手术,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出现,缩短缺牙时间,降低经济压力。

无标题.jpg
图1. 种植修复后5年根尖片,植体长度5mm

2.jpg
图2. 种植修复7年后根尖片,植体长度7mm且牙冠-植体长度比>1.5

但我们应注意,大多数种植支持式义齿的牙冠-种植体长度比例控制在1.0-2.0之间。关于短种植体的使用指征,作者建议上颌牙槽嵴剩余骨高度为7mm时可使用短种植体。若可用牙槽骨高度为5-6mm时应根据骨质类型及相关风险因素选择使用短种植体,而<5mm的可用骨高度则应进行骨增量手术且植入常规种植体。下颌牙槽嵴顶至神经管的距离>8mm时可使用短种植体,而<8mm的则应进行骨增量手术且植入常规植体。

其次,作者还指出长种植体的应用也并非百利而无一害。使用长种植体势必会增加骨预备时间,这会加大因骨过热而出现的骨坏死几率,也可能增加神经受损或上颌窦穿孔的风险,并且过多的骨预备也会一定程度的造成周围龈退缩,提示临床种植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CBCT检查来合理选择种植体长度,而不应一味追求骨内植体的长度来获得稳定性。

因此,作者认为短种植体在严重骨吸收颌骨上的应用安全有效,还可简化医生的手术操作难度,降低患者医疗费用,缩短患者缺牙时间。今后进一步通过对长期(>10年)随访资料以及冠-植体比>2.0的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其临床应用范围还可继续扩大。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马力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