颞下窝下颌骨成釉细胞瘤:术后软组织缺损修复技巧

2016-06-24 08:40 来源:丁香园 作者:范腾飞
字体大小
- | +

发生在颞下窝处的复发性侵袭性成釉细胞瘤在口腔颌面外科比较少见,由于该处解剖位置的特殊性及该病潜在的侵袭能力,对口腔颌面外科医生的能力提出了严重的挑战。

美国休斯顿德克萨斯大学健康科学中心牙科学院口腔颌面外科 Melville 医生报道了一例精彩的病例,他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颞下窝及右侧下颌骨复发性成釉细胞瘤的软组织缺损,值得借鉴,一起来看下。

病例介绍

患者男,41 岁,诉右侧面部进行性肿胀及张口困难 7 年余就诊,入住美国休斯顿德克萨斯大学健康科学中心牙科学院口腔颌面外科。既往在非洲右侧面部区域曾做过 4 次手术(手术时间分别为 1998、2000、2008、2009 年),病检结果未知。

2000 年行术后化疗,2009 年行术后放疗。颌面部 CT 显示右侧下颌骨有一 直径约为 2.4 cm 囊性病损(图 1)。

图 1.png
图 1 CT 示右侧下颌骨囊性病损 

CT 还可见右侧咀嚼肌及颞下窝内有一直径约 1.6 厘米的病损区(图 2)。

图 2.png
图 2 右侧咀嚼肌及颞下窝内有一直径约 1.6 厘米的病损区

组织病理学活检显示病损为一复发性成釉细胞瘤。

结合病史及临床表现,外科医生决定手术切除该病损。手术切除后软硬组织缺损应该使用何种材料,采用什么方法修复,外科医生们提出了不同的方法。

有的医生提出采用游离腓骨瓣进行重建,但是考虑到术后软组织缺损较大,腓骨瓣不能提供足量的骨组织及软组织而放弃;也有医生提出采用人工材料如人工骨,人造真皮等材料来修复术后组织缺损,但由于考虑到口腔颌面部手术是一个有菌的污染切口,人工材料的抗感染能力不如游离皮瓣移植而放弃。

综合以上各种因素,外科医生决定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进行术后软组织修复,采用 3D 重建技术在术前预弯下颌骨重建板进行下颌骨修复。待二期手术再采用游离腓骨瓣进行骨组织修复。

术中采用冠状切口延伸至右耳屏至下唇正中,该切口可提供较好的暴露视野,将颧弓暂时性截断后可见病损位于咬肌及颞下窝和右侧下颌骨中,完整地将病损组织整块摘除(图 3)。

图 4.png
图 3 术中完整切除后的肿瘤标本

将手术切缘送快速病理检查,病检回报切缘阴性后采用小钛板将颧弓重建。

下颌骨采用重建钛板进行下颌骨重建,软组织缺损则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进行修复(图 4)。

图3.png
图 4 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右侧下颌骨用重建板进行修复

术后患者面部左右基本对称,未出现右侧面部塌陷。右侧面神经额支及下颌缘支轻微受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极大的获得了改善。患者术后张口可达 40 mm,术后 6 个月复查 CT 未见肿瘤复发迹象。

图 5.png
图 5 术后 6 个月复查

图 6.png
图 6 术后 6 个月复查右侧颞部外观

讨论思考

成釉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局部具有侵袭性的良性牙源性的肿瘤,有报道称 60% 的肿瘤复发,这可能与肿瘤的局部侵袭性及术中切除范围过小,术中采用搔刮而不是切除有关。

发生在颞下窝的成釉细胞瘤在口腔颌面外科非常罕见,由于解剖位置的特殊性及手术的复杂程度,以及成釉细胞瘤的生物学特性,要将发生于该处的肿瘤完整的切除非常困难。

本病例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颞下窝及右侧下颌骨复发性成釉细胞瘤切除术后的软组织缺损,为临床治疗发生于颞下窝的肿瘤提供了手术参考,为口腔颌面外科医生治疗此种疾病提供了新的方法。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重建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中可以兼顾外形、功能、美学及长期术后随访,在修复重建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程培训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